无锡“四驱并进”打造多元参与矛盾化解格局
发布时间:2025-07-25 浏览次数: 【字号:默认 大 特大】
无锡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矛盾纠纷源头治理,完善矛盾多元化解体系, 不断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精细化、社会化、专业化、智能化水平。
一是部门协同,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精细化水平。指导行政部门加快成立行政调解委员会,积极探索“行政调解+”模式,建立旅游调解仲裁中心、新业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等。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与妇联、教育、知识产权等部门联合培育打造县镇村三级家事调解组织、市县两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组织、校园纠纷调解组织等,建立健全派驻公安、法院、检察院、信访等部门调解工作室建设,并指导海关、邮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建立全国首批海关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点以及全省首个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等。健全完善社会综治平台,将矛盾纠纷化解、信访接待处置、公共法律服务、非诉服务对接等功能融于一体,矛盾高发主管部门入驻,形成一体贯通、协调联动的格局。
二是社会参与,提升矛盾纠纷化解社会化水平。充分挖掘群众基础好的村民小组长、工作经验丰富的村(社区)干部、热心调解的群众等力量,打造人民群众心中做得好、信得过、叫得响的人民调解工作室,建立“费建兴”“安心”“月城娘舅”等120余家个人调解工作室。加强与协会、商会、研究院等高质量的民非组织协作,在商事、餐饮、汽车、养老等民生领域成立人民调解组织,调动民非组织调解积极性。积极邀请“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引导广大群众、更多民间力量主动参与人民调解工作。目前,全市共有177名“两代表一委员”、366名“五老人员”、733名文明实践志愿者以及1.2万余名法律明白人参与矛盾化解工作。
三是专家助力,提升矛盾纠纷化解专业化水平。整合服务资源,吸纳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各行业领域人民调解员等专业人员以及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建立巡回调解服务团,形成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矛盾调处体系。充分发挥专家学者在解决矛盾纠纷中的专业优势,积极吸纳法官、检察官、律师、医生等具有较强专业知识的专家,在医疗、家事领域建立调解专家库,为调解提供专业咨询、提出调解方案建议,增强矛盾化解水平。根据矛盾纠纷领域、地域特点,汇聚市县镇村四级调解骨干以及行专调解力量建立师资库,覆盖劳动、医疗、家事、交通、教育等领域以及城市社区、城镇社区、农村社区等地域,进一步提升调解队伍能力水平。
四是科技支撑,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智能化水平。依托人民调解小助手、“苏解纷”平台,深度挖掘分析历史数据、实时信息,包括区域主要纠纷分析、纠纷发展轨迹分析、纠纷分布特点等,为化解纠纷以及相关决策提供数据支持。以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为契机,推动司法行政业务系统融入线上平台一体运行,通过线上流转矛盾纠纷信息,实施“远程调解”“远程司法确认”等服务,实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强化智能应用,拟成立无锡市清梦数智调解中心,构建贯穿调解全过程的技术服务体系,探索AI智能调解辅助、AI调解文书自动生成、调解案件要素化管理、调解关键指标可视化分析等服务,全面提升纠纷化解质效。目前,通过线上平台、远程调解等智能手段化解矛盾纠纷2万余件。